2025年崇阳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5-11-04 来源:统计局 录入:Gov137
今年前三季度,崇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91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与全市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51亿元,同比增长12.3%。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运行情况
1.从地域看,城镇消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县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9.92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乡村15.2个百分点,占全县限上零售总额的88.5%。相比之下,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59亿元,同比下降1.0%,占全县限上零售总额的11.5%,显示出乡村消费市场的相对疲软。
2.从消费形态看,限上企业商品零售表现出色。限上企业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21.31亿元,同比增长12.5%。限上企业餐饮收入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0亿元,餐费收入同比增长7.2%。商品零售占社零总额的绝大部分,其增速显著高于餐饮等服务消费,凸显了商品消费的强劲拉动力。
3.从规模看,限上消费好于限下消费。前三季度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2.51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县零售总额的25.6%,限上零售比重增长率5.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65.40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县零售总额的74.4%,限下零售比重增长率-1.9%。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增加。
4.从商品种类看,七成以上商品类值实现正增长。基本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建筑原料成本下降、“以旧换新”持续推动的三重合力,改善型住房装修需求增加,建材、家具、家居用品等消费呈现回暖态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家具类商品零售额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145.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4.3%。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收窄。补贴资金接续出现断档,导致政策在短时间内无法延续,补贴指标急剧减少,直接打乱了消费者的购买计划,导致消费者在“618”等促销节点无法享受优惠,从而由计划转向观望,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焦虑情绪,直接抑制了一部分人的消费。
2.餐饮行业遇到发展困境。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子”,非必要的餐饮消费成为首先被削减的开支。健康意识增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卫生状况空前关注。“轻食”“减脂餐”“清洁标签”等概念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传统餐厅会失去部分客群。
三、对策及建议
1.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高效释放消费潜力。一是大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动态调整与资金使用预警机制。当补贴资金使用接近预算总量时,可适时调整发券频率(如由每周改为每月)或额度,确保资金在全年不同时段均衡使用,避免后期无券可用或前期过度集中消费。二是提高补贴资金周转效率,采取“预拨+清算”方式。可预先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拨付部分资金,定期清算,有效减轻企业的垫资压力,提升其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三是推动政策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引导产业向绿色、智能化升级,形成消费与产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2.系统性出台政策措施,助力餐饮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放专项消费券,重点向受影响严重的餐饮业态倾斜。同时鼓励地方设立餐饮业纾困基金,为困难企业提供直接补贴。对不裁员、少裁员的餐饮企业,按比例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是引导企业建立覆盖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餐饮服务等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合理规划餐饮外摆位和夜市,在保障安全与卫生的前提下,支持“外摆经济”和“夜市经济”。三是针对Z世代热衷“网红打卡”推动茶饮+烘焙、火锅+酒馆等复合业态爆发,银发群体带动社区食堂、老年餐定制等细分市场崛起,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向此类新模式与新渠道探索,并提供必要人才和营商环境上的支持,为餐饮行业打造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