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2019年农业生产形势预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统计局 录入:Gov137
2019年,崇阳县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及动物重大疫情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据初步测算,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4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7.3%;林业产值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牧业产值14.96亿元,比上年下降4.5%;渔业产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一、农业生产情况
1、农作物种植呈现“四增”。
一是粮食产量增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37万亩,比上年增加1.77万亩,增长2.9%;预计粮食总产量23.98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长2%。粮食生产增幅不大但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双季晚稻播种面积调减;豆类播种面积、红薯播种面积、中稻播种面积增加;中稻、红薯减产幅度较大。产量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天气干旱,降雨量少。自今年7月14日以来,我县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仅8月份35℃以上的高温天气就达到了24天,其中37℃高温天气达到9天,38℃高温天气达到3天,39度高温天气达到2天,8月1日至8月26日,降雨仅53.7㎜,比去年同期少111.2㎜,与近五年相比偏少69㎜,旱情发展迅猛。如港口乡石岭村一组因为缺水,60亩中稻颗粒无收。二是病虫害频发。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严重影响中稻产量。全县病虫害中稻发生面积19万亩,防治面积19万亩,无收面积0.11万亩,损失产量1440吨。如天城镇西庄畈村,因为稻飞虱防治不及时,中稻绝收面积达80亩。
二是油料产量增加。全年油料播种面积16.52万亩,比上年增加2.22万亩,增长15.6%;产量预计达到2.29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长9.5%。油料增产主要原因崇阳县农业农村局与财政局联合发文,推进油菜轮作试点工作,对连片种植的实行财政奖补,种粮大户大面积承包田地,油菜种植“三四五”模式已基本成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可观,加之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天城镇茅井村还举办了油菜花节,各乡镇纷纷扩大种植规模。
三是蔬菜产量增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9.13万亩,比上年增加1.53万亩,增长8.7%;产量预计达到19.53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增加主要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成古堰湾、绿田、四季鲜、奇石林、桃李平基地等现代农业10多个蔬菜示范区,全县累计引进推广各类蔬菜新品种30多个,大面积推广10多个,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良种与良法集成推广、测土配肥与绿色防控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蔬菜生产力。
四是棉花产量增加。全年棉花播种面积0.93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增长23.6%;产量预计823吨,比上年增加223吨,增长37.2%。
2、林特生产呈现“四增”。
一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9.76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16.7%;产量5340吨,比上年增加812吨,增长17.9%;
二是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1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增长18.6%;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增加0.33万吨,增长17%;
三是中药材种植面积2.13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增长16%;产量1.77万吨,比上年增加0.51万吨,增长40.8%。中药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原因一是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及经济效益。二是中药材近年来价格连年上涨,种植户纷纷出售已经成熟的中药材。三是县政府出台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形成规模的验收后每亩实施财政奖补500元,大大增加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四是造林面积8.02万亩,比上年增加0.98万亩,增长13.9%。
3、畜牧业生产呈现“四增一减”。
一是生猪出栏52.15万头,比上年减少7.95万头,下降13.2%;
二是山羊出栏391万只,比上年增加0.45万只,增长12.9%;
三是家禽出笼313.4万只,比上年增加54.3万只,增长21%;
四是牛存栏2.58万头,比上年增加0.31万头,增长13.6%;
五是禽蛋产量9621吨,比上年增加1215吨,增长14.5%。
今年受动物重大疫情影响,我县生猪存、出栏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动物重大疫情发现早,防治处理及时,养殖户将栏内生猪提前出栏,出栏头数影响不大,但产量有所下降;二是我县正大集团及其合作的养殖户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发生一例疫情病例,加之今年猪肉价格上涨,反正一直在增栏,三季度已经增栏2万头,四季度青山、石城的种猪场建成后,还将继续增栏;三是养殖户为了及时止损,改饲牛、羊、家禽等。如铜钟乡养殖大户刘国兵,年初生猪存栏200余头,受动物重大疫情影响后,改饲鸡、鸭共计8000余只。
4、渔业生产增加。
全年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13680吨,比上年增加1470吨,增长12%。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池塘养殖面积比去年增加0.1万亩,水产品产量增加200吨;二是政府出台“崇阳县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今年新增虾稻共作面积12400亩,小龙虾产量增加1150吨。
二、存在问题
1、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较低。我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尚未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层次不高、实力不强,没有大型的龙头企业集团和知名产品来带动,农业产业多为初加工,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产值偏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规范化程度不高,虽然数量众多,但相对分散,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2、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受近几年连续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有部分损毁,亟待修复。二是农户防范及保险意识有待增强。三是农户分散经营、各自为战,难以有效抵御各种风险。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龙头企业进规入限。立足现有农产品资源,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加工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品的品牌生成和规模化经营。
2、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整险加固水库、塘堰等。二是加大对种养殖户培训及宣传力度,增强应对各种风险能力。三是加大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提高农业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