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2022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来源:统计局 录入:Gov137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应对连续晴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全面抓好了全县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县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2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从内部结构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26.63亿元、1.24亿元、21.17亿元、4.27亿元、4.50亿元,增速分别为13.7%、-44.5%、20.8%、8.3%、9.1%,占比分别为46.1%、2.1%、36.6%、7.4%、7.8%。
二、农业生产运行特点
(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22年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粮食生产受到了高温干旱极端气候影响,全县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抗旱保丰收,粮食生产得以保持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8.81万亩,同比增长0.2%;总产量21.88万吨,同比下降0.7%。其中夏粮3.85万亩,同比下降3.6%;产量0.74万吨,同比下降0.3%。早稻生产实现“三增”,面积9.06万亩,同比增长6.0%;产量3.37万吨,同比增长6.9%;单产372公斤/亩,同比增长0.9%。秋粮面积45.9万亩,同比下降0.6%;产量17.78万吨,同比下降2.0%。
(二)经济作物生产稳中有增。一是油料生产实现“三增”。油料种植面积22.82万亩,同比增长7.7%;油料总产量3.45万吨,同比增长18.7%;单产151公斤/亩,同比增长10.2%。二是中药材面积迅速扩大。2022年,崇阳县继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年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7.94万亩,同比增长19.4%;产量达到2.65万吨,同比增长20.8%。三是确保“菜篮子”富足。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9.81万亩,同比增长2.3%;产量21.33万吨,同比增长3.7%。四是茶叶、水果产量实现“双增长”。茶叶产量0.61万吨,同比增长0.5%;水果(含果用瓜)产量4.41万吨,同比增长1.6%。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52万亩,同比增长3.3%;年末果园面积11.32万亩,同比增长0.9%。
(三)畜牧生产恢复良好。2022年,全县生猪出栏63.5万头,同比增长4.9%;牛出栏0.39万头,同比增长2.5%;羊出栏4.24万只,同比增长12.2%;家禽出笼305.25万羽,同比增长1.8%。生猪存栏32.87万头,同比下降0.9%;牛存栏0.94万头,与去年持平;羊存栏 6.94万只,同比增长15.7%;家禽存笼279.72万羽,同比下降3.5%。
(四)水产品养殖提质增效。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30万亩,水产品产量1.50万吨,增加3.6%。水产品价格较好,品种更优,如高背鲫、黑尾鲌“先锋一号”、“优鲈3号”、黄颡鱼、长江大白刁、鲈鱼等品种的引进,丰富了市民菜篮子。
(五)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同比增长8.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抗灾能力有待加强,生产成本上涨,种养殖利润空间收窄。从2022年三季度起的连续高温、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农资成本影响较大,由于农药、化肥、农用燃油普遍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农户投入增加,导致种养殖利润空间小,对农户的种养殖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偏小,发展压力大。在经济下行和三年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势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崇阳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处于成长期,存在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档次不高、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4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5.6亿元,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3%。
(三)人才缺乏,乡村振兴缺乏引擎。一是外出劳动力增加。2022年末,外出从业人员11.24万人,同比增长1.5%,精干劳动力和高学历人才进一步流失。二是农技人员缺乏,发展农业现代化困难较大。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三是缺乏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头脑、有能力、会管理的“能人”大多选择外出经商、创业或者务工,乡村振兴缺乏“领头羊”。
三、几点建议
(一)稳定粮食安全生产。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打好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产增收。二是大力推广高产高效、规模化种植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打好根基。三是农资市场价格稳定,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农资补贴政策,确保农资价格相对稳定,相关部门要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定,保障种养殖户权益,提升农户信心。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内生动力。对规模小、效益好的成长型企业,在相关政策方面给予扶持,支持企业成长壮大,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组合的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内生动力,提高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质量。
(三)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通过“春风行动”等途径为老百姓搭好就业桥,帮助精干劳动力在家门口的企业上实现就业;二是大力培养农技人才,一个合格的农技人员要三至五年的时间,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我县投入农业生产,储备后备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着力培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组织“领头羊”,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切实提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鼓励有条件的村聘请“能人”回乡充实带头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