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季度崇阳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04 来源:统计局 录入:Gov137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项目攻坚”为抓手,着力推进投资项目快开工、快纳统,随着全县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但在项目库存支撑不足、部分重点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对比来年基数抬升等因素影响下,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增长压力非常大。
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额占比为95.5%,同比增长0.5%;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8.8%,低于全市2.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额占比为4.5%,同比下降0.5%。分月度完成情况看,二季度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逐月放缓趋势。
二、投资运行情况
(一)亿元以下项目投资增长较快。三季度,全县5千万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4.8%,5千万到1亿元内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2.1%,分别拉动全县投资增长7.1、5.6个百分点。全县在库亿元以下项目13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9个。
(二)第三产业投资项目发力明显。今年9月,我县第三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增速20.6%,比同期增速高出2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库项目9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占全县投资比重为53.1%,拉动全县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其中亿农鄂南农批大市场项目、华能湖北咸宁天城香山200MW光伏项目本年完成超5亿,极大拉动了全县整体投资增速。
(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速位次前移。1-9月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上升54.8%,高于全市2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全县在库基础设施项目4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间投资降幅扩大。前三季度,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1.1%,降幅较上月下滑2.1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市4.9个百分点;全县民间投资项目在建4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8个。
(二)房地产投资贡献减弱。今年以来,全县房地产投资增速呈总体下降态势,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减弱。前三季度,全县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8%;增速较上月下跌2.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减弱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6%,降幅较上半年下滑4.9个百分点。
(三)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在库项目可报数项目支撑不足。1-9月在库项目数172个(不包括房地产),有剩余投资仅仅有59个,占在库项目数的34.3%,其中,剩余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更少,仅有6个,占在库项目数的3.5%,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占在库项目数的5.2%。二是多个大项目过半或接近尾声。37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有18个已报完投资,12个项目完成投资已过半或接近尾声,项目接续严重不足。
(四)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下滑。二季度后,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从6月份2.2%下跌至-10.3%,降幅达12.5个百分点,主要因素是招商项目少且实施进度慢,不能及时落地开工并达到申报入库要求,导致工业投资呈断崖式下跌。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招大引强”力度,不断扩充项目储备。县直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保障,形成加快招商项目落地的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新招引方式方法,提升招商队伍能力水平,拓宽招商渠道,着力招引一批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好工业项目,不断扩大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投资,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加大项目谋划。重大项目是确保投资发展后劲的主要动力。一是加强重大项目的落户,狠抓项目前期推进,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做好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的储备,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避免重大项目的衔接出现断档,切实保障投资增长后劲;二是不断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对施工进度落后的重大项目要密切关注,在征地拆迁、融资、资金保障等方面及时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投资进度,促进项目竣工投产,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三)出台“惠民利民”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对民间投资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创造有利条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着重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税费重、准入门槛高等问题。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巨大拉动作用。
(四)加快“摸排申报”进度,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继续加大项目入库力度,提高项目资料质量,力争有较高的项目入库率。各项目单位要抓住本年最后一季度入库机会,及时收集整理项目资料,对标往期入库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扎实整改,力求项目入库申报提质增量。同时,对已经入库统计的投资项目,要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基础资料支撑,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