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统计局关于建立报表质量全流程监管制度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1-31 来源:统计局 录入:Gov137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实施意见》、《咸宁市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咸宁市统计局关于做好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不断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为重点,加大统计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努力提升统计报表数据质量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就建立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监管制度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围绕持续提升统计监督质效,大力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报表质量监管模式,加强对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和住餐业、服务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科技、文化产业、劳动工资等统计定期报表(月报或季报、年报)统计数据生产各环节监管力度,有效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坚实统计基础保障。
二、报表质量全流程监管制度规范要求
(一)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法律法规,各专业必须在局长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局专业分工进行,各专业间相互支持和配合。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提升优质服务为目标,独立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严格规范报表操作,把好数据质量关。各项业务报表,包括“企业一套表”,都要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操作。每次报表都要有数据质量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上报单位数、实报单位数、主要指标的增减异常变动原因、未报单位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四)严格执行股室专业负责制。专业报表上报市局必须提前一天先由股长审核,再报分管领导审核,重要数据及年季度数据必须由局长审批后再上报市局。专业人员要有数据保护意识,定期对本专业的数据进行备份管理,确保专业数据的安全。
(五)严格执行数据提供制度。各专业报表数据必须在市局反馈后最迟第二天内将本专业主要数据向分管领导和综合专业人员提供。向县委、县政府和其他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必须由综合专业人员报分管领导审核后统一对外提供并作好记载。不按规定擅自提供数据的自负其责。
(六)严格执行统计分析质量管理制度。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撰稿人必须遵守客观、真实的统计原则,并进行认真审核修改后交分管领导核稿签发,由办公室统一登记印发和上传。政务、经济信息由办公室审核采用统一格式向外提供、登记和上传。各专业人员撰写的统计分析被政府等其它部门采用的必须及时将采用的复印件交办公室存档登记。
三、质量全流程监管制度内容要求
(一)重点监测重点统计指标。统计报表重点监测主要包括以下专业及统计指标:
1.农业: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等;
2.工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工业品产量等;
3.建筑业:建筑业产值、营业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等;
4.批零业:商品销售额、零售额、营业收入等;
5.住餐业:营业额、营业收入等;
6.服务业:营业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等;
7.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营业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等;
8.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完成额等;
9.能源:主要能源品种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和生产量、销售量等;
10.科技:研发费用支出等;
11.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营业利润、应付职工薪酬等;
12.劳动工资:工资总额、从业人员数等。
(二)报表质量全流程监管方式。
以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为核心,建立报表质量全流程模式,加强报表事前、事中提醒监管和事后核实检查,提升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审核监控质效。一是报表前,将此前报表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有关要求与企业及时沟通,提示相关企业加强报表审核。二是报表期间,加强对一套表平台数据质量的监控,做到即报即审即验收,对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通过下发提醒函、电话、QQ微信工作群等方式提醒开展核实,对存在错报的要督促调查单位修订;及时关注国家局、省局、市局标记查询,逐条检查反馈内容,注意反馈质量,要求有针对性、清晰完整、合理准确,有误填修改的也请说明。三是报表结束后,对报表数据质量仍存疑的调查单位,各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核实,做到“疑问必核、核实必清、差错必改”,消除数据质量风险隐患。
(三)实地核查真实性。一是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经营现场和项目施工现场。核查企业和项目真实存在、正常经营、独立报送情况。二是实地判断主要业务活动和行业代码是否准确。主要根据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以及实际生产经营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判定。根据主要业务活动,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确认行业代码。对在专业内跨行业大类变更行业的情况重点核查,尤其是对在重点行业和非重点行业之间变更的情况着重核查。